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总体数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经济指标是用来表现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它是经济研究、分析、计划和统计等工作的通用工具,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为依据,按照经济指标反映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根据反映的计划目标或实际情况,可以分为计划指标和统计指标,根据计量单位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按照反映经济发展规模或生产经营效益的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二者如何区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方面的数量。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方面的数量。两者的关系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如产量指数,职工人数指数等;根据同度量因素的固定原则,其同度量因素应是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才能进行不同时期的产量对比分析。如果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由于报告期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同度量因素的价格也不断地变化,无法通过各个时期数量指标的对比来说明产量的变动。另外,从指数体系的要求来看,总量指标指数等于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的乘积,数量指标指数也就只能用基期的价格作同度量因素了。

数量指标指数是指综合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发展变化的指数。如产品产量指数说明总产值这一经济总体量的变动情况;商品销售量指数说明商品销售额这一经济总体中商品销售量的变动情况。质量指标指数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质量,内涵变动情况的指数。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总体现象的数量特性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如职工人数、工业总产值、工资总额等。(2)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一般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如计划完成程度、平均工资等。由于统计指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内容,因此,统计指标的确定,一方面必须和经济理论对范畴所作的一般概括相符合,要以经济理论为指导,设置科学的统计指标;另一方面,统计指标又必须是对社会经济范畴的进一步具体化,才能确切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